|
本團敦煌舞教師除有紮實的中國民族舞蹈基礎外,長期向敦煌舞蹈教程首編創者─中國國家一級編導 |
|
高金榮教授學習敦煌舞,多次前往蘭州、北京、香港進修,並數次前往敦煌石窟參訪,是台灣舞蹈領域 |
|
中,少數專精於中國古典舞/敦煌舞的舞蹈教師。其中林珊影老師更在2011年赴中國西北民族大學舞蹈 |
|
學院進修一學期,與敦煌舞蹈研究生一同親受高金榮教授之指導,創台灣之先例,林珊影老師在敦煌 |
|
舞蹈上形神之到位、對味獲高教授之讚揚認可,飛天舞集之傳承教學深獲高金榮教授的肯定與支持。 |
|
|
|
飛天的敦煌舞課程係根據高金榮教授最系統的教材《敦煌舞教程》,再依照台灣學生之狀況,特別 |
|
設計課程,分成以下階段: |
|
|
|
入門(一)→入門(二)→入門(三)→初級→中級→高級 |
|
|
|
我們鼓勵學生可同時搭配參加中國舞入門課程-身韻、基訓,能達相輔相成之效。 |
|
|
|
|
|

|
|
|
|
高金榮教授的「敦煌舞教程」體系簡介如下: |
一. |
元素訓練 |
|
元素訓練是形成敦煌舞風格的核心內容,準確自如地掌握了敦煌 |
|
舞特殊的造型、韻律,即可自然地貫穿運用到各部分的基本動作 |
|
之中,逐漸做到「形神兼備、身心並用、內外統一」。 |
|
(一) |
呼吸與眼神的練習 |
|
特殊深沈的呼吸以及呼吸的節奏變化,並和眼神的有機 |
|
結合,是敦煌舞內在韻律,是傳達神情、氣質的重要心 |
|
理技術,為元素訓練的首位。 |
|
|
|
|
|
 |
|
|
(二) |
肋胯膝的練習 |
|
身軀呈S形三道彎乃至多道彎體態,是敦煌舞最鮮明的外部特徵,它主要由推移肋、胯、 |
|
膝而形成。 |
|
|
(三) |
肢體曲線的練習 |
|
敦煌壁畫舞姿不僅有三道彎、多道彎的曲線,還有柔和的、直角的等不同曲線。經整理後 |
|
歸納有六種肢體曲線形態,多種曲線的舞姿,形成了敦煌舞獨具異彩的風格。 |
|
|
|
|
二. |
基本動作訓練 |
|
基本動作訓練,是脫穎於敦煌壁畫千姿百態的舞姿造型而產生的,透過靜止造型及流動動作的規 |
|
範訓練,進而能掌握敦煌舞的風格與技巧。 |
|
|
(一) |
手姿的練習 |
|
敦煌舞姿中,手的型態豐富多樣,表現力之強,有人稱它為第二張臉,手的靈活多變,是 |
|
敦煌舞獨具的特點。經整理後歸納為十七種手姿形態,除了單一手姿的練習外,和需結合 |
|
腕的活動練習,指、掌、腕的靈活運用從而形成神奇多端的敦煌手姿之美。 |
|
|
(二) |
臂姿的練習 |
|
敦煌舞手臂的特點是舒展而有稜角,分成十三種姿態位置各有不同,而折腕、彎肘、肩開 |
|
是共同的要求,它是敦煌舞姿多曲線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。 |
|
|
(三) |
腳的練習 |
|
敦煌舞腳的形態和位置十分獨特,它具有勾、翹、歪、開的特徵,配合身體的曲線、手臂 |
|
的多稜多彎,形成統一協調的完美敦煌舞姿。腳的練習分為雙腳和單腳兩種,雙動為站立 |
|
的五個位置,單腳則分為十三種形態和在舞姿中形成的不同位置。 |
|
|
|
|

|
|
高金榮教授,攝於2009年,時年74歲 |
|
|
|
(四) |
腿的控制練習 |
|
敦煌舞腿的造型特殊別致,同樣是由於它多彎曲多稜角所形成,和敦煌舞姿多曲線特徵是 |
|
統一的。敦煌舞腿的八種形態和位置,每一種都具有和諧的造型美,也是敦煌舞獨具的人 |
|
體姿態。 |
|
|
(五) |
腰的柔韌練習 |
|
敦煌舞腰的練習,是從頭、頸、胸、腰、胯、膝整體軀幹,以腰為中心的柔韌練習。柔軟 |
|
的腰肢和軀幹各關節部位韌帶的靈活性、柔韌性,是體現敦煌舞曲線美所必備的能力。訓 |
|
練中,有柔軟活動、有力度活動、有涮腰和擰腰活動,也有靈活性活動。 |
|
|
(六) |
步法的練習 |
|
敦煌舞舞步分為十一種,有不同節奏、不同速度,表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、表現出不同的 |
|
神情氣質。舞步流動過程,是和全身各部位動作相配合的,是敦煌舞綜合能力的體現。 |
|
|
(七) |
旋轉的練習 |
|
敦煌舞的轉有自身的姿態、造型、步法等獨特風格,它在舞蹈中可以使動作巧妙地連接, |
|
也可以表達一種情緒。旋轉練習歸納為十三種,分為雙腳原地/行進的多種變姿轉、單腳 |
|
原地/行進的多種變姿轉兩類,屬於技能性的訓練。 |
|
|
(八) |
持琵琶的舞動練習 |
|
在敦煌舞蹈中使用琵琶這一道具是十分奇特的,尤其「反彈琵琶」更是敦煌萬高窟壁畫藝 |
|
術中絢麗的奇葩,意在表現天宮伎樂的高超做藝。教材介紹持琵琶的方法、反彈琵琶的舞 |
|
姿十種,及撥彈琵琶的舞蹈動作。 |
|
|
(九) |
舞綢訓練 |
|
舞動長綢(彩帶)是敦煌壁畫舞姿的突出特徵之一,莫高窟經變畫中的舞伎大多都是雙手 |
|
持長長的錦帶(長巾、長綢)在其周身左右上下回旋飄舞,這種長綢翩翩起舞的舞蹈形式 |
|
,遠在唐代以前就存在,反映在漢代的畫像磚、畫像石中,從古代的詩句也可見對綢舞的 |
|
形容。將綢的舞動與婀娜多姿的曲線形體相結合,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。 |
|
|
(十) |
飛天形象與基本動作 |
|
飛天又名香音神,是敦煌壁畫舞姿中非常有魅力、很具代表性的形態。主要表現飛天在天 |
|
空中、在雲層上自由翱翔、豐富多變的舞蹈風采。訓練採用盤坐式,涵蓋了壁畫中的各種 |
|
飛天造型。 |
|
 |
|
蘭州文理學院學生呈現飛天基本動作訓練組合 |
|
|
|
|
三. |
性格組合訓練 |
|
性格組合練習,目的是掌握外部動作與心理動作相結合的能力,通過外部的舞蹈動作能準確揭示 |
|
人物的內心活動,塑造不同的性格形象和不同氣質風度的能力,提高身體的表現力與表演素質。 |
|
|
|
|
 |
(一) |
思維菩薩 |
|
組合動作含蓄穩重,神韻突出、造型性強。表現深沈、善良、秀 |
|
外慧中的女性形象。 |
(二) |
蓮花童子 |
|
組合動作輕巧靈活,跳躍性強,表現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童子, |
|
聖潔和天真無邪的純淨心態。 |
(三) |
飛天女神 |
|
組合結合飛天的基本動作和長綢訓練內容,塑造一尊凌空飛舞的 |
|
女神形象。 |
|
|
|
|
|
西北民族大學李倩老師呈現思維菩薩組合 |
|
|
|

|
|
敦煌舞劇《步步生蓮》 |
|
|
|
(四) |
力士武伎 |
|
這是陽剛性、威武豪的性格組合訓練,男女均可使用,表現敦煌舞蹈藝術中另一類陽剛與 |
|
奔放的氣韻。 |
|
|
(五) |
擊鼓伎樂 |
|
熱烈、歡快、矯健,動作豪邁雄壯,節奏性強,男女均可使用。 |
|
|
|